登录方式

方式一:
PC端网页:www.rccrc.cn
输入账号密码登录,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

方式二:
手机端网页:www.rccrc.cn
输入账号密码登录,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

方式三:
【重症肺言】微信公众号
输入账号密码登录

注:账号具有唯一性,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。

登录
方式

为重症救治赋能

为患者康复加速

当前位置:首页 重症实战 空中大查房

病例:一例糖尿病患者的“飞驰人生”

张 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于2021-09-14 浏览 623 收藏

病情简介



一般情况
患者,女,40岁,农民,身高155 cm,体重57 kg。入院日期:2021年5月17日。主诉:咳嗽、咳痰5 d,意识障碍2 d。

现病史
  • 5月12日受凉后出现咽部不适,伴咳嗽、咳痰,痰为黄色黏痰,经抗感染治疗,效果差。

  • 5月15日出现四肢乏力、口渴症状,夜间出现烦躁,随后出现昏睡,血糖测不出,考虑酮症酸中毒,给予补液、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。

  • 5月16日凌晨入我院急诊科,神志昏迷,呼吸费力,血气分析:PaCO2 90 mmHg,给予经口气管插管,呼吸机辅助呼吸,并积极补液、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。患者仍呈昏迷状态,CO2潴留无明显缓解,血压低,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。


既往史
2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,近半年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(具体不详),平素血糖控制不佳,波动在10~20 mmol/L。

个人史及其他
无吸烟饮酒史,无食物、药物过敏史。22岁结婚,育1子1女。家族史无特殊。

入院查体
T 36℃,P 140~150次/min,R 35次/min,BP 90/55 mmHg(血管活性药物维持),经口气管插管、呼吸机辅助呼吸(PC模式:P 15 cmH2O,PEEP 10 cmH2O,FiO2 0.9),经皮血氧饱和度95%左右,呼吸费力,神志昏迷,球结膜水肿明显,双侧瞳孔等大等圆,对光反射迟钝,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啰音,腹软,肠鸣音弱,双下肢无水肿。

入院辅助检查
  • 血常规(2021年5月16日,急诊):WBC 28.9×109/L,RBC 5.48×1012/L,HGB 162 g/L,PLT 369×109/L,LYM 1.13×109/L,LYM% 3.9%,NEU 28.92×109/L,NEU% 86.1%。

  • 凝血检查(2021年5月16日,急诊):PT-S 11.4 s,APTT 39.1 s,D-D 5973 ng/ml。

  • 血生化(2021年5月16日,急诊):AST 47 U/L,ALT 17 U/L,ALB 21.6 g/L,TBIL 5.8 μmol/L,UREA 8.61 mmol/L,CRE 80.6 μmol/L。

  • PCT(2021年5月16日,急诊):9.15 ng/ml。

  • 血气分析(2021年5月17日,急诊,吸氧):pH 6.98,PaO2 57 mmHg,PaCO2 90 mmHg,Lac 3.5 mmol/L。

  • 患者入院胸部CT示(2021年5月17日):双肺多发斑片影和实变影,双侧胸腔积液、腹腔积液(图1)




图1  患者胸部CT(2021-05-17)


病例特点

  • 中年女性。
  • 既往2型糖尿病,平素血糖控制不佳。
  • 起病急,进展快,主要表现为逐渐进展加重的咳嗽、咳痰、呼吸困难,伴随乏力、口渴、烦躁(后期昏睡、昏迷),抗感染效果差。
  • 查体:血压低,需升压药物维持,双肺可闻及湿啰音。
  • 辅助检查:WBC、NEU明显升高;低蛋白血症,尿素、肌酐轻度升高;D-D明显升高;PCT明显升高;血气分析示Ⅱ型呼吸衰竭,呼吸性酸中毒;胸部CT可见双肺多发斑片影,胸腔积液。




讨论一:
(1)该病例初步诊断考虑什么?感染性?非感染性?
(2)该患者既往无基础肺病,为何起病即出现持续CO2潴留?
(3)下一步如何诊治?




专家讨论



陈成教授:

这一病例首先应考虑感染性疾病,因为其感染相关指标均较高,且有发热症状,类似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(SCAP)表现,不排除合并血流感染及其他脏器感染的可能,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肝脓肿、脓毒血症或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等。所以我认为该患者起因是感染,但病原体目前尚无法明确。CO2潴留多与通气不足有关,另外需要关注患者心功能情况。在治疗方面,首先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,机械通气、俯卧位、甚至ECMO均可考虑使用。在无法明确病原体的情况下,可以考虑广覆盖的抗感染策略,以CAP的常见病原谱为参考。针对此例患者,最重要的是尽快明确病原体及感染部位。


淦鑫教授:
就目前的情况老看,这例患者更倾向于感染,SCAP的诊断比较明确。从影像学分析,肺水肿的可能性较小。患者有糖尿病病史,且血糖控制不佳,所以导致患者病情如此严重的可能的病原体有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,但患者的影像学不符合真菌感染表现。CO2潴留往往因为患者存在通气功能障碍,也可能与呼吸机、中枢以及大气道引流不通畅等有关。下一步的治疗还是以抗感染为重,选择能够覆盖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药物;机械通气维持患者氧合,降低PaCO2;气管镜探查痰液阻塞情况;进一步行病原学检查,明确病原体;控制血糖及其他支持治疗等。

曾勉教授:

首先,这例患者SCAP的诊断是成立的。需要我们注意几点:①患者生活的环境情况如何?②有无皮肤损伤?③有无鼻窦炎等病史?其次,患者CO2潴留可能与其通气不足、痰液堵塞、呼吸机PEEP设置有关。从患者的胸部CT可见左上叶渗出病灶中有明显的反晕征,此种情况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外,结核菌、组织胞浆菌、毛霉菌等感染亦可见。另外,患者左舌叶有肺梗死灶,多见于毛霉菌或根霉菌感染。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,而且合并酮症酸中毒,高血糖和酸中毒的环境非常适宜毛霉菌的繁殖,所以患者病情进展迅速,可能与合并真菌感染有关。所以在目前阶段,没有明确病原体,需要使用广覆盖抗感染药物,同时加入抗真菌药,并且也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(糖尿病)。




CAP诊断标准如图2所示,符合1、3及2中任何一项,并除外肺结核、肺部肿瘤、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、肺水肿、肺不张、肺栓塞、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及肺血管炎。
 
image.png
图2 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

CAP严重程度评价:CURB-65评分:①意识障碍;②尿素氮>7 mmol/L;③呼吸频率≥30次/min;④收缩压<90 mmHg或舒张压≤60 mmHg;⑤年龄>65岁。该患者评分4分,为高危患者。

该患者符合下列2条主要标准和5~6条次要标准(图3),符合重症肺炎诊断。
 
image.png
图3 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

初步诊断


(1)双侧SCAP:脓毒血症,脓毒性休克,Ⅱ型呼吸衰竭,低蛋白血症,胸腔积液,腹腔积液。
(2)2型糖尿病: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。




入科后诊治过程


5月17日
患者入科后病情极其危重,神志呈昏迷状态,气管插管,呼吸机辅助呼吸,呼吸机模式为PC,参数为P 15 cmH2O、PEEP 10 cmH2O、FiO2 0.9,血压低,需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,尿少。给予补液、扩容、美罗培南+利奈唑胺+卡泊芬净经验性抗感染、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,并给予CRRT治疗,留取血培养+药敏试验、痰培养+药敏试验。

5月18日
患者病情无好转,生命体征不稳定,机械通气下呼吸性酸中毒无法纠正,PaCO2持续偏高,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给予VV-ECMO治疗(转速2800~3200转/min,血流量3.3~4 L/min,气流量3.5~4 L/min)。

5月19日
患者WBC和PCT明显升高,上ECMO后,氧合得以改善(图4)
 

image.png
图4  患者部分化验结果

床旁超声
三尖瓣关闭不全(中度),肺动脉高压(PASP约44 mmHg),下腔静脉近右房入口处管样回声。


完善风湿免疫、肿瘤、甲功等检查

  • 风湿五项:血沉80 mm/h,余阴性。抗ENA抗体+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+PR3MPOGBM均阴性。
  • 肿瘤标志物基本正常,血G/GM试验阴性。
  • 甲功五项:FT3 1.51 pmol/L(3.1~6.8 mmol/L),TSH 0.15 μIU/ml(0.27~4.2 μIU/ml)。




积极寻找病原学证据

  • 我院痰培养结果(5月19日):黑曲霉菌、黄曲霉菌、毛霉菌(图5)



image.png
图5  患者痰培养结果


  • 完善气管镜检查,并送检灌洗液mNGS及病理活检。气管镜下可见大量坏死物及肉芽,部分管腔堵塞(图6)




image.png


图6  患者气管镜检查


  • BALF mNGS回报烟曲霉和米根霉(图7)




image.png


图7  BALF mNGS结果


  • 外周血mNGS回报米根霉和烟曲霉(图8)




image.png

图8  外周血mNGS结果




讨论二:

(1)mNGS结果如何解读?
(2)根据mNGS结果,目前治疗方案是否调整?


专家讨论



施毅教授:

这例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,病情较重,相继上了呼吸机和ECMO,入院时符合CAP的临床诊断。经病情严重程度评估,该患者属于高危,但很难推断其病原学。由于患者基础疾病较多,入ICU后存在一定危险因素,所以建议经验治疗的强度可以大一些。这例患者需要特别关注两点:①胸部CT上有很多片状影,与一般细菌性肺炎的渗出病灶不同,该患者的渗出病灶密度较高,边界清晰,加之患者有糖尿病,此时就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。后续一系列病原学相关检查均提示了曲霉和毛霉。近年来,我们越来越多地见到社区获得性曲霉感染,而其最常见的病因就是糖尿病。②环境中的丝状真菌,发生感染时多混合存在,既有曲霉,也有毛霉,但环境中曲霉含量多于毛霉。细菌的鉴别往往通过各种检测手段,而真菌尤其是丝状真菌的鉴别大多依靠形态学。近年来,毛霉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,主要原因在于:①基础疾病增多;②疾病诊疗水平提高;③检验科医生对毛霉的识别能力增强。这例患者BALF和外周血mNGS均回报曲霉和毛霉,而且患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此时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铁离子,而毛霉嗜铁,导致其生长速度非常之快,也加速了疾病进展。此时的治疗原则,一是要控制血糖,二是清除原发病灶,三是抗真菌治疗。所以这种情况下,一定要调整治疗方案,应同时覆盖曲霉和毛霉,最好的选择是两性霉素B。


曹照龙教授:
该患者看似简单,病情较短,但可以讨论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。第一,患者有糖尿病,虽然诊断2年,但我认为其病史可能更长。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后,感染情况变得复杂,这也为呼吸科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第二,患者CO2潴留可能与其通气功能障碍有关,血气分析pH<7.0,我认为患者不仅仅是代谢性酸中毒、呼吸性酸中毒,现在还无法解释是否与HCO3-低有关。理论上来讲,如果CO2代偿性增高,与人为补充HCO3-有关。目前仍无法解释患者入院时PaCO2 90 mmHg这一情况,还需要进一步探讨。第三,我认为患者可能是混合感染,因为其WBC和PCT持续升高,用曲霉或毛霉感染均无法完全解释,对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,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肠杆菌,如果此患者合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,预后会更差。根据患者BALF和外周血mNGS回报的结果分析,患者确实存在曲霉和毛霉感染。另外,通过患者胸部CT,我认为尚未进展至尿毒症肺的程度。第四,下一步治疗还是需要进行调整的,因为卡泊芬净是不能覆盖目前的检测到的真菌的。可以两性霉素B+氟胞嘧啶,还可以选择泊沙康唑注射液。除了抗曲霉和毛霉治疗外,抗阴性杆菌的治疗也不能放松。后续仍需观察患者WBC和PCT是否下降,如果治疗后仍未改善,患者可能预后不良。

孙兵教授:

该患者在急诊进行了插管,PC模式,PEEP 10 cmH2O,如果是在完全镇痛镇静和肌松情况下,潮气量是多少?有无评估过患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?肺顺应性如何?这例患者是典型的霉菌感染气道内改变,气管镜可见气道内壁附着一层黄白的类似分泌物的物质,这种物质即使冲洗也很难去除,此时需要关注患者潮气量和呼吸力学特点,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当时患者PaCO2如此之高。所以我认为患者PaCO2增高,可能与此有关。患者入院时的代偿能力不足,pH偏低,PaCO2增高,这可能与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,不除外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同时存在。建立ECMO之前的通气功能障碍和呼吸力学的评估非常关键,决定ECMO启动的时机,这部分资料没有给我们展示。




调整治疗方案




调整抗生素方案为美罗培南、利奈唑胺、伏立康唑、两性霉素B[全身(静脉滴注)+局部(雾化吸入、气管镜下滴药)]。


讨论三:
气道内混合真菌感染如何实施局部治疗?




专家讨论



施毅教授:

这例患者肯定存在混合感染,有糖尿病基础疾病患者,混合感染较为常见。如果此时没有太多细菌感染的依据,患者又是CAP,排除院内感染,在经验性治疗选择时,主要覆盖肠杆菌细菌,能够覆盖产ESBL菌,基本已经足够,不一定全部都要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。当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。真菌感染时会出现肉芽肿样生长,与气道内壁附着非常紧密,分泌物黏稠,导致气道不通畅。CO2潴留常以阻塞性原因为主。通过气管镜可见该患者病变较为广泛,大部分黏膜肥厚,肉芽肿样生长,有膜样物质,都会阻塞气道,使气道压力增高,此时再给压力,会使气道有效通气量不足,所以会导致PaCO2增高,这是其中原因之一。针对抗真菌治疗,在重症感染静脉给药的同时能否加入雾化吸入,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支持这一观点。如果患者局部病灶非常明显,完全可以联合雾化吸入。最近我们编写了一部关于呼吸道感染经气道给药的专家共识,包括经气道雾化吸入、经气道导管注射等方法。真菌感染局部给药方法要根据病变性质决定,国外更倾向于雾化吸入,因为他们认为真菌感染时的病灶往往不会局限在某一部位,如果病变比较广泛,雾化吸入能够使药物在肺组织均匀地分布,另外,如果雾化吸入的设备好,药物雾化后的颗粒会很小,更容易到达远端的小支气管甚至肺泡,会更好地发挥作用,与静脉用药联合,疗效会更好。如果病灶相对较为局限,例如病灶位于单侧肺或者某一肺叶,而且局部有空洞形成,此处药物难以渗透进入,此时可以使用气管镜加导管或者直接气管镜给药,这样使得局部药物浓度更高。所以,对于混合真菌感染的局部治疗,雾化吸入的推荐更多;对于局部的空洞病灶,可以考虑气管镜局部注入方式。对于能够经气道给药的抗真菌药物,目前主要推荐两性霉素B,该药不会被黏膜吸收,能够长时间滞留在气道,增加局部药物浓度。其他抗真菌药物,如唑类药物,仍在探索能否气道给药,因为该类药物经气道给药后会较快进入血液,如果联合静脉给药,可能会增加静脉血药浓度;同时该类药物滞留在气道内的时间较短,局部药物浓度较低,所以效果欠佳。当然也有在临床试用的案例,但循证医学证据较少。探索唑类药物能否加入脂质体,避免其被黏膜吸收,使其停留在气道的时间延长,是未来研究的方向。如果患者病情不是非常重,治疗也较为及时,经验性治疗3~5 d后患者病情能够控制,静脉给药也是完全可以的。其中涉及的问题是诊断的时间,如果诊断较早,单独静脉给药可以控制疾病进展,但如果诊断较晚,局部病灶较为明显,肉芽肿病灶已经凸出,气道狭窄且增厚,此时建议加入局部给药。此外,如果病灶为局限性,肉芽肿明显,甚至有空洞形成,空洞壁较厚,并且确认为毛霉感染,此时即使局部给药也很难渗透,建议在抗真菌治疗基础上手术切除病灶,然后再继续全身或局部雾化吸入治疗,改善患者情况。


曾勉教授:
雾化后,药物颗粒小,能够广泛分布。曲霉或者毛霉感染,病变在局部或者气道黏膜,可以局部注射。雾化装置近年发生了变化,以前我们都采用高流量驱动或者超声雾化,现在的振动筛孔雾化器可使药物微粒更均匀地分布至气道远端,治疗效果更好。抗真菌的雾化药物多选用两性霉素B,不良反应较少。现在多数指南共识较少推荐局部直接给药,多推荐雾化吸入。


5月19-22日

经美罗培南(后降级为头孢哌酮舒巴坦)+利奈唑胺+伏立康唑+两性霉素B抗感染,ECMO+有创机械通气维持呼吸,持续床旁血滤治疗、营养支持、纠正低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,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,升压药物逐渐减量致停用,体温持续不高(最高37.2℃)。患者WBC和PCT水平逐渐下降(图9)

 


image.png
图9  患者血常规及PCT检查结果



5月21日复查胸部CT:病灶较前明显吸收,但仍有胸腔积液(图10)


图10  患者胸部CT(2021-05-21)


气管镜下可见双侧支气管大量肉芽及坏死物,部分堵塞气道,给予多次气管镜下清理及局部给药,气管坏死物及肉芽明显减少(图11)

 

image.png


图11  气管镜治疗



5月23-24日

患者5月23日下午14时左右,出现血压下降,降至55/35 mmHg,心率123次/min,体温正常,给予补液,升压(升压药物使用量逐渐加大)对症治疗,考虑感染加重,加用磷霉素加强抗革兰氏阴性菌,加用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,后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,升压药逐渐减量。患者PCT水平明显升高(图12)

 


image.png
图12  患者血常规及PCT变化情况



讨论四:
患者病情反复、加重的原因是什么?




专家讨论



陈成教授:
从目前的资料来看,前期抗曲霉治疗应该是成功的,因为患者休克、影像学表现及镜下表现均获得改善,但后期又出现病情变化。我有几点问题也和大家共同讨论。第一,患者右下肺一直存在大面积致密影,究竟是胸腔积液还是肺不张?如果是胸腔积液,可以引流并送检。第二,除了曲霉,有无其他病原体阳性发现,如ICU中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、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?是否合并血流感染?

淦鑫教授:
通过全身及局部治疗,患者生命体征及影像学均逐渐好转。5月23-24日,患者病情反复且加重,我认为患者最初应该存在细菌感染,尽管未见NGS相关报告。患者PCT水平明显升高,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血流感染。我个人考虑可能是感染因素导致的病情加重,而且可能是耐药菌感染,需要再次进行血培养或灌洗液病原学检测,明确病原菌。

患者入科后多次痰培养提示多食伯克霍尔德菌和皮氏罗尔斯顿菌,灌洗液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,但多次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!

患者所用抗生素皆为敏感抗生素,再次加重是否合并其他感染?还是血流感染?

血mNGS检测,结果回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、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,未检出真菌(图13)


image.png

image.png


图13  患者血mNGS检测结果

气管镜下黏膜活检:活检标本(右下基底支气管开口)镜下可见真菌团块及坏死。气管镜活检标本(右上叶前段)镜下大部分为坏死组织,其间可见少许退变的真菌样物,另见少许游离的鳞状上皮,伴轻-中度非典型增生(图14)
 


image.png


图14  患者气管镜下黏膜活检结果

5月25-28日
患者感染无法控制,WBC及PCT等指标持续偏高,升压药物逐渐加量至极量(去甲肾上腺素+间羟胺+特利加压素),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。5月28日再次复查胸部CT示双肺渗出明显增多,病变加重(图15)


图15  患者胸部CT(2021-05-28)

转归    



5月29日
患者复病情极其危重,生命体征不平稳,患者家属要求放弃治疗,自动离院。



讨论五:
(1)该患者在积极全身+局部抗感染(均选用敏感抗生素)下病情仍加重、进展,何因?同类型患者抗感染策略?
(2)若患者不自动离院,下一步需如何治疗?




专家讨论



施毅教授:
这例患者在氧合改善后应尽早撤离ECMO。为了提供生命支持,ECMO的血流量都较大,管路较粗,所以当ECMO上机时间较长后,一定要注意并发症的问题。其中感染来源有两种:一是导管相关感染,此时真菌往往较少;另一种是VAP。如果肺内病灶短期内进展非常快,绝非真菌感染的再次加重,而是出现了新的耐药菌。我认为这例患者极有可能是在建立ECMO后继发了感染,而且可能是耐药菌。这类患者一定要警惕院内革兰氏阴性菌感染,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概率非常高,需要使用多黏菌素等治疗。所以这例患者一定要考虑医院获得性感染,以导管相关感染及VAP为主。

曹照龙教授:
该患者病情反复且加重,应是合并了细菌感染。所以患者当时是否需要启动ECMO目前来看仍值得商榷,上ECMO前,机械通气是否无法维持氧合?对于重症患者,有创操作越多,后期不可控因素也越多。另外,反复多次清理气道病灶,也可能会破坏气道黏膜屏障,增加细菌感染机会。我认为这例患者合并VAP的概率更大,病原体更可能是耐药的肠杆菌。患者WBC和PCT水平明显升高且合并血压下降,病理生理改变剧烈,应该不是铜绿假单胞菌或鲍曼不动杆菌所致。

孙兵教授:

5月21日的胸部CT出来后,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如何?是否考虑撤离ECMO?右下肺是实变,还是胸腔积液?如果是实变,是不能看到支气管充气征的。如果是气道阻塞,肺容积没有变化,也无法解释。根据我的经验,此时肺功能是可以适应没有ECMO的状态的。当时建立ECMO的目的并非为了改善氧合,而是为了改善通气,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ECMO治疗,也应评估患者的通气状况。ECMO使用时间越长,并发症越多,但如果管理规范,ECMO相关血流感染并不常见。我个人认为如果感染加重,可能也并非是ECMO相关的并发症。患者最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,使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,需要评估是否为急性肺心病的加重,如果是这种情况,患者氧合可以维持的情况下,改为VA-ECMO,基本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。如果是感染性休克导致的高动力循环状态,呼吸衰竭严重情况下,转为VA-ECMO的意义不大且风险极高。此时可考虑床旁超声评估患者右心功能和容量,有助于判断是转为VA-ECMO还是VAV-ECMO。


施毅教授:
首先,我认为提供的病例资料应说明为何启动ECMO以及为何不停用ECMO,这样或许更完整,大家讨论也会更深入。其次,肺部感染很有可能与气道的过度清理有关。再次,在ECMO开展数量不多的单位,由于缺乏经验,技术不成熟,继发感染的发生率还是很高的,还是需要重视导管相关感染。

张潍医师补充:
这例患者建立ECMO的初衷是为了降低PaCO2,当患者通气好转后就应撤离ECMO。5月21日的胸部CT显示的右肺病灶可能有胸腔积液也可能有不张的成分。后续发现积液明显减少。



总结

  • 陈成教授:这一病例虽然最终预后不良,其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也能够为提高我们的临床思辨能力提供帮助,我们也应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。
  • 凎鑫教授:该病例也是ICU中常见病例,其中的细节处理也是需要我们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注意的。
  • 曹照龙教授: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对呼吸科医生是一项挑战,而且该患者合并了曲霉和毛霉感染。临床上,目标治疗曲霉和毛霉感染的成功率很低。虽然这例患者预后不良,但今后如果我们遇到类似患者,如何去救治,这例病例为我们提供了经验,所以今天的病例讨论我认为非常有意义。
  • 施毅教授:这个病例非常好,从其中我们能学到几点:第一,对于此类有基础疾病的患者,控制基础疾病非常重要。第二,对于真菌感染的局部病灶,如果不及时清除,抗菌治疗也可能无效,但也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。第三,注重抗真菌药治疗。这例患者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比较及时和合理,除了两性霉素B,也期待唑类抗真菌药今后能够与其联合使用,既能对抗曲霉感染,也能针对毛霉感染。第四,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警惕继发感染的问题。重症患者一定要有全局观念,不是仅用抗真菌药,器官功能的支持也很重要,其中技术的细化和规范一定要做好,这样我们的治疗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。
  • 曾勉教授患者经过治疗团队的治疗,病情一度好转,后续又出现加重。我们需要注意的是,血液和灌洗液NGS均检出曲霉和毛霉,针对这两种真菌感染,治疗时间会较长。毛霉的毒力较强,尤其对于有糖尿病基础疾病患者,其生长速度很快。在短短十几天时间,两性霉素B的治疗总量估计还远远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总量,而伏立康唑对毛霉的治疗效果欠佳。可能会导致后续即使清除了气道中的病变,还是很难控制毛霉感染的进展。这个病例对我们今后对类似病例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启发。
  • 孙兵教授:对于这例患者,治疗团队必然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。患者在ECMO过程中,并未出现出血情况,说明治疗团队对于ECMO的管理还是很到位的。这例患者最终预后不佳,也可能是疾病本身的问题,可能没有太多时间等待药物起效。
  • 李爱民教授:我们在处理这例病例过程中,存在气道过度清理而引发感染的可能,对于ECMO的管理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提高。我们自身也会总结经验教训,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治疗工作。



* 本期内容根据重症肺言“空中大查房”第二十二期视频整理。


image.png








全部评论 0
Copyright©2020-2024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